公司动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以湖南省为例

发布:企业信用评级—中诚融信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时间:2021/3/17 11:43:07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进入新发展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金融业应承担的重大任务,也是完善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湖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发展绿色金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存在大量绿色融资需求,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支持。一是需要金融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经营理念,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碳金融市场和现代化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二是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应高度重视气候环境变化引发的宏观金融风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影响。三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治理体系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二)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庄严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重点任务。“30·60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绿色金融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需要金融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创新,扩大绿色金融规模,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

  (三)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措施。 

  2018年4月和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分别做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和“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指示。为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金量”,湖南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3275.4亿元,高出全省贷款同比增速10.5个百分点,绿色信贷产品不断丰富、绿色信贷管理机制不断健全。

  信用体系建设在发展绿色金融上大有可为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近年来,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征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征信高质量供给,在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高质量的征信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征信基础设施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二代征信系统顺利切换上线,实现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统一登记,征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质量的征信基础设施,提升了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帮助守信的绿色企业在金融活动中获得有利条件;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帮助轻资产、初创型绿色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碳排放权质押等方式获得融资,减轻对抵押资产的依赖,加大整个社会的绿色金融供给水平;为管理部门对绿色金融进行行业统计和分析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二)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有助于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的绿色信用记录。 

  一是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为湖南省5027万自然人、104万户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建立了信用档案。除主要采集信贷信息外,还采集了环保信息、公积金、公用事业等部分非银行信息。作为最早推进环境信息采集共享的省份之一,定期推送企业环评信息,银行在授信决策中参考环评信息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二是征信市场在规范发展中不断壮大,征信系统、征信机构、评级机构的错位补充发展格局初步建立,为金融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征信产品和服务。

  三是依托各地搭建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和地方征信平台,大力推动政务数据采集共享,持续为农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弱信用记录主体获得融资提供信息支撑。

  (三)专业化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助于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的“看门人”,发挥着信用风险预警、价格发现、引导社会资金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大型评级机构都建立了绿色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2020年,我国境内共计发行绿色债券215期,总发行规模达2228.26亿元,湖南省绿色金融债券余额85亿元,预计未来绿色债券规模还将持续快速发展。

  (四)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实现协同联动的环境治理格局。 

  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推动企业环保信用承诺,运用新型信用监管手段,有利于引导各类主体树立遵纪守法的法治理念与诚信意识。

  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绿色金融的四个着力点 

  (一)加大绿色信用信息披露和共享力度,改善绿色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 

  一是推进绿色金融领域标准化建设,制定针对企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息披露要求。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机制作用,推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丰富企业绿色信用记录,为金融机构化解绿色金融风险识别难题提供全面的信用信息支持。

  二是完善“绿色项目库”信息共享机制,与政府部门建立清洁供暖等重大民生工程、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处置和无害化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的“绿色项目清单”,为项目相关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开通绿色通道。

  三是推动绿色信用信息向征信系统、征信机构开放,运用大数据征信的优势,开发绿色信用报告和订制类的绿色征信产品。充分发挥征信系统的统计功能,协同开展绿色信贷监测分析。

  四是大力推进绿色生态链融资服务,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上推广绿色供应链信用信息融资服务,拓宽金融机构、绿色项目精准对接渠道,便利融资服务,最大限度地匹配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

  (二)加强征信基础设施与绿色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为绿色金融提供数字化支持。 

  一是强化数字化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搭建绿色信息系统,为相关市场主体建立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绿色信用信息的“绿色金融报告”,便利绿色资产交易,利用数字技术手段盘活绿色资产。

  二是推动全省各地方征信平台开设绿色金融板块,提供“一站式”绿色金融服务,加强地方征信平台与各类绿色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是鼓励省内银行机构开设绿色支行、绿色金融事业部,开发基于政务数据、环境数据的绿色信贷产品。例如,株洲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共享电力大数据,帮助银行实时分析生产企业用电状况和环保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积极探索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的统一登记、公示,纳入全国统一的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提升环境权益的登记和查询效率,提高金融机构等担保权利人接受环境权益担保的意愿。

  (三)完善绿色信用评级机制,支持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激励制度,引导省内征信机构、评级机构、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信用评级模型中引入绿色因素,科学设置绿色资产风险权重,将环境风险因素纳入客户风险评价体系,支持建立绿色信用差异化政策。探索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研究,率先对高碳行业和高碳项目开展气候和环境信用风险评估与分析,提高气候和环境信用信息披露质量。

  二是加大对绿色债券的宣传和推介力度,鼓励省内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统一绿色债券评级标准,提升评级机构的绿色评级能力,加强对发行人的绿色信用记录、项目绿色程度和绿色效益方面的评估,在评级报告中单独展示。

  三是持续提升央行内部(企业)评级质量,建立央行内评的绿色评级标准。

  四是规范绿色评估认证,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绿色评估认证标准。

  (四)深化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强化企业绿色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形成鼓励绿色项目、绿色行业的资金支持和限制高污染、高消耗行业的资金投入的信用联合激励、惩戒机制。探索绿色积分制度,将企业、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量化成具体分值,与金融服务、政策激励挂钩,引导全社会自觉参与到绿色发展中。

  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和普及绿色金融知识,提高推动绿色发展的社会自觉性和自主性。

  三是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手段,大力推动湖南自贸区的绿色金融创新,编制自贸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构建开放、高效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和配套政策体系,支持自贸区产业升级。(作者汤锦理,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