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职工工资是个由来已久的顽疾,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解决欠薪问题,体现社会治理水平,关乎万千家庭冷暖。市委、市政府建立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重点督办机制,根据去年12345热线大数据,将“拖欠工资问题”列入本年度“每月一题”。
一场根治欠薪行动拉开了大幕。劳动监察人员“手上一把尺,心中一杆秤”,进工地、下车间,将劳资纠纷提前化解;政府部门出政策、立规矩,扎紧预防欠薪行为的篱笆。
到生产一线调解劳资纠纷
今年4月初,有多名劳动者拨打12345热线反映某大型餐饮公司拖欠十几名员工两个多月工资。“这家餐厅受疫情影响,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现实情况,工资确实难以尽快全额支付。如果走仲裁、起诉的渠道,周期长,成本高,证据审查繁杂,其实双方都不想走到这一步。”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执法队决定通过劳动关系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来帮他们解决问题。
工作站有固定的办公室,但办公地点并不固定,常常是在工地上、厂房内、写字楼里……投诉欠薪的员工有厨师、打荷、中控员……如果他们都请假出来打官司,那餐厅就甭想正常运行了。“他们不方便,那我们就找他们去!”负责这个案件的监察员、调解员、法官决定,把工作站搬到餐厅。经过5个小时争分夺秒地工作,13名员工同餐厅就75849.6元工资达成调解协议。员工领到了工资,餐厅留住了人正常经营,劳资双方也没有因工资问题伤和气。
“诉调对接工作站已成为‘12345’劳资纠纷案件的缓冲区。”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副队长邹鹏说。诉调结合具有省时、公正、省钱、终局、不伤和气、保护隐私这六大优势,今年1至4月,东城区通过工作站解决的“12345”案件量稳步提升,同比增长85.3%;案件平均解决率95.2%,满意率98%,同比提升13.7和12.9个百分点。
出政策扎紧“治欠”篱笆
到一线解决纠纷,解决的是一个个个案。市人力社保部门还依托“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将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向一类问题的解决转变,从解决具体的问题向解决产生问题的根源转变,从制度上扎紧“治欠”篱笆。
今年春节期间,本市组织欠薪突发事件应急专班,强化值班值守,妥善处置欠薪线索案件;出台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出台北京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实施办法……29项重点任务被列入“每月一题”任务清单,按月推进。
每个季度,北京市人力社保局都会公布一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本市31个行政部门建立了联合惩戒机制,凡是被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用人单位,对其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4月6日,《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出台,对严重违法行为坚持依法查处。朝阳区某建筑集团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未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出现多名劳动者投诉被拖欠工资的情况。经调查,发现这家公司不但不掌握施工现场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情况,没有审核分包单位编制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表,而且“屡教不改”。最终,监察人员根据《裁量基准》规定,将其对应到“严重”档次,顶格处罚10万元。
各种惩戒机制有力震慑了劳动保障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及首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7月份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
今年1至4月,本市查处拖欠工资案件2663件,为6904名劳动者追发工资9194万余元。
下一步,本市将加大拖欠工资违法行为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重点对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全面清查,“七一”前实现政府投资项目“零欠薪”、欠薪案件动态清零目标。同时,联合法院开展拖欠工资案件集中审理和执行专项行动,集中审结一批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执行一批已判决未执行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